资源库及其他资源网站
主管部门及教师研训网站
教育信息化2.0行动内容摘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意识到新形势下教育变革势在必行,从国家层面发布教育创新战略,设计教育改革发展蓝图,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我国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
坚持系统推进。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信息化发展需求,兼顾点与面、信息化推进与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学与管理、技能与素养、小资源与大资源等协调发展。
坚持引领发展。构建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
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义与内涵、目标与流程、功能与管理。印发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
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三个率先”向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
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设立长期研究项目和研究基地,形成持续支持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长效机制。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布局中考虑建设相关研究平台,汇聚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基地,建立学术共同体,加强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语言文字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交叉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学科、科研良性互动,实现大平台、大项目、大基地、大学科整体布局、协同发展。
发展数字教育是一条必经路,认识数字教育是一门必修课,推进数字教育是一道必答题。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增强教育数字化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四川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巴中市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校本教研,推进问题式教学,抓实高效课堂。
校本资源开发 与你共建共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资源开发(含自主命题)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资源库平台已经成熟,需要更多老师加入校本资源开发队伍,让自主开发的优质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校本资源开发,可以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可以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展现学校的个性魅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校本资源开发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优质的校本资源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校本资源开发是教研强校的必由之路。学校层面要健全的教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的教研目标和任务,规范教研流程和方法,教师层面要加强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校性和可持续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校本资源开发可以与教研强校相互促进,二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各位教师,你们是校本资源开发的主力军,是校本资源开发的核心力量,请充分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和创新精神,极参与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把。通过资源库,可以加强校本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促进优质校本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对外开放。你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和使用校本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